隨著人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,智能技術也慢慢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開來,這讓很多用戶想到將電子秤產品也向智能化路線走去,這樣就方便用戶的使用,并且能夠進一步提高精準度。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,有些廠家已經在不同的電子秤種類產品中進行測驗,將產品推到市場去,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響。目前智能電子秤產品的突出功能為觸摸屏作業、全自動稱重,自動稱重數據記錄、稱重數據導出、可設置上下限報警、可選配外接打印機、可進行統計每日銷售報表等等多功能特點。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,智能電子秤的發展是必然,并且業內人士分析,智能電子秤行業發展前景比較樂觀。
先來看看體脂秤測量原理!
如下:脂肪幾乎不含水不導電,人體肌肉和其他組織能導電,體脂秤利用電極和皮膚接觸,測出導電率,進而推測水分、脂肪、肌肉等比例。
下面影響體脂率、體重的因素有:
1、 水分:正常情況下,男性身體水分含量在60%,女性則略低,50-55%。45%以下則偏低,建議適量飲水、加強運動(因為肌肉是親水的)增加肌肉量,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
2、 BMI:對成年人而言BMI在18.5-23.9為正常;23.9-27.9是超重,大于27.9為肥胖(超重和肥胖通常伴隨著三高出現)小于18.5則為消瘦,一般伴隨營養不良、免疫力低下。
3、 基礎代謝率:一般早上大于晚上,男人大于女人,年輕人大于年長者
分析體脂秤各項數據變化的原因:
(這個敲重要我覺得 畫重點 知道自己胖的原因)
1、 體重上升,體脂上升:說明總熱量攝入過高,一般是油脂或主食吃得超標;
2、 體重上升,體脂和體脂率下降:說明你的部分脂肪轉化成肌肉,肌肉密度大于脂肪導致的體重增加,這正是我們想看到的,證明產品正在發揮作用,幫你調理成易瘦體質;
3、 任何都沒有變,基礎代謝降低:和運動量過少相關,不吃早餐,蛋白質攝入過少;
4、 體重、肌肉量、基礎代謝下降,體脂率上升:說明用戶在節食,體重雖然掉了,但減得是水分卻不是脂肪。
減脂科學的數據還是有體脂秤為好,不要總盯著體重,你少拉個
最后體脂秤使用的注意事項:
1、 盡量保證每次測量時的身體狀態是差不多的:一般是早上排便后空腹測量準確性更好。因為室內溫度、進食和飲水量、運動前后等都會對數據產生較大影響。
2、 不要每天測量,容易干擾情緒,3天或者一周測量一次比較好,雖然體脂秤還不是特別精確,但是看一段時間內的數據變化量、變化趨勢(比如一月內肌肉的整體變化是增加的)來證明健身或者減肥的一個效果還是不錯滴。